編者語:
「蹲點‧台灣」活動為中華電信基金會舉辦的志工服務活動。今年總共有25組大專學生,在暑假中,到全台灣多個社區,花15-20天時間,為當地社區做志工服務及拍攝記錄影片。《商業周刊》以媒體專業從旁協助,指導學生寫作文章和提供取材建議。
這21個偏遠社區,從台中、雲林、彰化、台南、屏東、南投到花蓮、台東。多數學生在活動開始前都沒去過這個地方,卻十分渴望在盛夏去那邊服務人群,為台灣這塊土地盡份心力。
《商業周刊》網站將從7月9日起,編輯團隊將精選參與學生的蹲點日誌,彙編後於每週三刊登在「蹲點‧台灣」專欄部落格上,讓我們一起透過這些年輕的眼睛,看看這些同樣在台灣,你我卻都沒有機會去體驗的生活、想過的事情。
我們是雁翎與奕蓁,兩個世新來的孩子,也在世新社會服務團一起長大。身為傳播人,我們想要依自己的小力量,透過我們不同科系專長(公廣系與廣電系),在這次的蹲點中,記錄真實的美好,分享在地的純粹。
生命中有很多不一樣的美好人事物,等著我們去用心地真實感受。我們喜歡記錄真實的美好,對我們而言,影像不只是創作,更是一種記錄。也許我們不能也沒有必要參經歷別人的人生,但透過紀錄片,我們可以回過頭看見生命的價值。
初探,活的古厝
一走進福記古厝裡,我們驚訝這裡的空間不像一般的古蹟觀光導覽地,沒有制式而生冷的觀光導覽,取而代之的是社區大人與小孩們的朗朗笑聲。
在這裡,大的小的社區居民與古厝正大力的擁抱與交織著。
如果我們沒有意識中今天是來永樂的第一天,那我們一定是被居民熱情的心給淹沒了。才卸下行李,卻看到熱情的小朋友在古厝裡鑽來鑽去蹦跳著。只有三分鐘的眼神交流,小朋友就領軍當個小小導覽員,帶領我們認識了這個從他們眼神裡散發出的喜樂地:永樂社區。
這裡不只有古早味的古厝,更是有尚天然的生態區。人家說吃豆漿要配油條,喝啤酒要配燒烤。很難想像著這裡的古厝旁還有個別有洞天的生態園!
第一次實實在在的看著一個社區營造,除了古厝與居民們生活自如,甚是這裡蝴蝶園與魚池等。這裡的每個角落都有社區居民細心照料的用心印記。
循著灶腳的香氣,來到了廚房,很感動總鋪師阿姨們忙進忙出,用著最古早味的爐子為我們的到來燒起最有味的烈火。到了晚上村長活力喊話,一開桌,便是處處有溫情。阿珊姊帶著我們和拿B(林邊)的大家認識著,看著拿B的居民熱情盛心,看著滿桌佳餚的豐富盛宴,所謂「食之有味」,但這一頓嘗的是人情味。
飯後,曹媽的續攤熱情也令人覺得太甘心!我們一夥人前進自曹爸曹媽家與蜜蜜姨、阿德哥、阿珊姊閒話家常著,但在這家常中,讓我們感受著最大的溫馨與溫情。如果說我們這幾天不想家,那一定是要怪拿B的這裡溫馨的太像家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