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Yahoo!奇摩知識+ - 分類問答 - 社會人文 - 已解決
Yahoo!奇摩知識+ - 分類問答 - 社會人文 - 已解決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次文化定義舉例說明 急!!20點
Aug 25th 2014, 08:25

次文化,又稱亞文化或非主流文化,是指從母文化(主流文化)中衍生出來的新興文化,也就是小眾文化。

次文化的展現多半會顯現在於面對事物的思想、態度、習慣、信仰和生活方式,可以說是一種相對於主流文化的價值、信念,它也是伴隨著主流文化而產生的另一種特殊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像是在職業、宗教、教育、國家、社會階級、性別和年齡等不同性質的層面當中都會產生不同的次文化。每個社會都會有主流文化在面對次文化時所產生的衝擊和變化,這些次文化可能是對於主流文化積極的改進,或是作為對於主流文化消極的反抗。

次文化多半是由團體流傳出來的,藉由團體的認同和共享,使得這些次文化也像共同的主流文化一樣被流傳出來,生活在社會當中的人們不單單只受到主流文化的價值和規範,也從人們所生活的團體裡,受到許多次文化的影響。

古代
古代一般將衣著、行為怪異或特殊信仰的族群視為異類,並加以排斥。這類古代文化又常被人歸類為邪教,政府施以打壓,難以發展。

現代
大眾傳媒指的「次文化」與「流行文化」相對,通常是指少數人熱衷的新興文化,不涉及宗教信仰。如爵士樂與搖滾樂、街舞和極限運動都曾經是小眾文化,但經過推廣下逐漸流行,成為流行文化。

然而現代的次文化的定義權主要落於傳媒手中,一項新興文化是否屬於流行文化便是通過媒體曝光率來決定。在電視普及後,一些次文化就被傳媒大肆宣傳,例如1960年代香港的樂隊僅能於少數地方演出,到1970年代開始進入大眾視野,而今成為流行文化。1990年代興起的無厘頭文化,2000年代下降而未能成為主流文化。

但並非所有的新興文化都得到傳媒的宣傳,不少次文化都無法成為「主流文化」,甚至被歧視。例如1970年代興起的電視動畫,被視為小孩子的娛樂,觀念深入人心,便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例如香港曾將動畫主題曲視為兒歌(儘管許多作品都沒有兒歌應有的風格),從而出現《兒歌金曲頒獎典禮》(2009年改為《動畫金曲音樂會》)。但在1970年代中後期,這項定見開始逐漸被《宇宙戰艦大和號》、《魯邦三世》及《機動戰士鋼彈》等高齡層向的作品慢慢扭轉。

現代的次文化

御宅族:與和製英語中的「マニア」(mania,指著迷者、狂熱者、發燒友)相似。
火星文:為網民發明的符號字體,用於減省字數及筆劃,本意是提高輸入速度以及突破關鍵字過濾。
腦殘體:為年輕人喜用的怪異漢字,皆屬別字。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ihop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