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商業周刊 - 最新綜合文章
先進觀念 輕鬆掌握 
At Home Yoga Retreat

Everything you need to enjoy a weekend yoga retreat in your own home!
From our sponsors
關門古道》清代劉銘傳「開山撫番」就靠這條古道!
Sep 23rd 2014, 09:31, by 鄭安晞

丹大林道。

關門古道西起南投集集,東至花蓮瑞穗,原名為「集集、水尾道路」,乃因通過關門山,現在以關門古道稱之,是清代末期所留下的兩條橫貫中央山脈中部「開山撫番」道路之一,另外一條為「清八通關古道」。

清光緒13年4月4日(1887年4月26日)台灣巡撫劉銘傳上奏《各路生番歸化請獎員紳摺》,首次提及古道的開鑿。中法戰爭起,清廷派前直隸提督劉銘傳,以「巡撫」官銜督辦台灣防務。由於當時花蓮、台東後山一帶,尚未招撫的「番社」仍然很多。劉銘傳延續清朝的「開山撫番」政策。故隨當時台灣道員陳鳴志與鎮海後軍副將張兆連,為了招撫「生番」及聯絡前後山,奏請上司開闢「集集水尾道路」,如此一來,前山到後山便可連成一線。除了便於行人交通外,更可有效控制「番社」。

古道開鑿定案於光緒12 年9月之前,也可能於同年9月就開始準備興工,採「東西對開」的方式,西段起點應是拔社埔(今南投縣水里鄉民和村),東段為拔仔庄(今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全長約105公里,古道開鑿人力,西段2,501人,東段約500人,共計約3,000人,比吳光亮開鑿中路(清八通關古道)時的兩營多兵勇及民「番」還多。古道遲至光緒13年閏4月27日後(1887年6月17日)才全部完工,但因為「番害」不斷,加上接連不斷的天災與人禍,8月就宣告中斷,壽命僅4個月左右。密藏叢山峻嶺中的「關門古道」是一條被大多數人遺忘的道路,而它之重要性,在於是清代最後一條「開山撫番」道路,藉它可深入中央山脈之「生番地」,箝制原住民,也是清代台灣東部國防安全上,不可或缺的增兵道路之一。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ihop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