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商業周刊 - 最新綜合文章
先進觀念 輕鬆掌握 
對「存股」最可怕的誤解:股市可以代替銀行定存
Dec 4th 2014, 10:41, by 股魚

(攝影:賴建宏/商業周刊)

主流的投資商品或投資行為,會隨著時代潮流一直在變。其中股市投資,從以往的「選股」到近年的「存股」,有一個特點是,用「存股」這個行為,當作累積資金部位的過程。不論媒體或所謂投資專家,鼓吹「存股」的好處,不外乎持續買進好的股票,報酬會比只是把錢放在銀行更好。

「存」這個字眼有累積的意味存在。就實務而言,證券投資本來就不是一次到位的過程,是透過時間累積資金,再反覆購買標的、提高部位的過程。也就是說「 存股 」一直存在,只是現在似乎成了一個專有名詞。

這個聽起來跟定存有點類似的說法,似乎模糊了「股市投資」與「銀行定存」的界線,許多保守的投資人紛紛探詢如何「存對股」,坊間也紛紛的推出各種報導或課程吸引投資人的注意力。

這讓我有點懷疑,這群保守的投資人真的知道自己在幹嘛嗎?會不會有如連動債一樣,因不滿於定存的低利率而陷入了理專的話術當中,最後為了多賺一點報酬率卻虧掉了多數的資金。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慮呢?主要是近期遇到許多的投資朋友紛紛在探詢「存股」的技巧,但卻始終沒搞清楚自己要什麼?是想要投資高殖利率個股創造現金流?還是投資營運規模成長性個股來追逐潛在資本報酬?概念不同、風險不同,選股技巧自然也不同。但最終都被簡化成一個概念「 存股 = 類定存 = 低風險且報酬優於銀行定存」

我們不能說「存股」投資不好,基本上我們樂見於投資人將資金投入股市當中,分享企業經營的成果,卻不樂見投資人在懵懵懂懂的情況下,誤以為只要換個作法,股市就變成低風險的定存場所。股市有風險而且風險不低,資本的回報也不如定存穩定可靠,短線可能會有價格波動的風險,也就是所謂的「賺了股息賠了價差」,長線則可能出現企業經營衰退造成價值滑落的情況。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ihop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