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商業周刊 - 最新綜合文章
先進觀念 輕鬆掌握 
春節恐慌症:為什麼老愛問我畢業、工作、有對象了沒?
Feb 13th 2015, 10:49, by 海苔熊

眼前大伯二姑等親戚朋友們都堆積在客廳打麻將,叫囂著、嗑著瓜子、一邊哄孩子、整家子鬧哄哄的,只差沒把屋頂掀了。所謂親戚就是平時跟你一點都不親近,但逢年過節的殷切問候,卻好像跟他們與共休戚似的那些人。

為什麼你的家人、親戚老愛關心你到底有沒有對象、什麼時候要生小孩、賺多少錢、在哪裡工作呢?他們難道不知道這麼久沒有見,一見面就問侵略性這麼強的問題,會讓你想燒毀他們、跟他們斷開一切的牽連嗎?又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害怕過年?

第一種可能是,其實你怕的不是過年,而是怕在人群中做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這個揭露涉及的人太多,讓你覺得很不安。一般來說,兩個人比較容易講心事,因為你可以透過對方的回應修正自己的內容,重新澄清彼此的想法,也可以保護自己的隱私,可是團圓飯桌上的對話,常常是你來我往,誰也沒有真正想了解誰,只是為了挖八卦、不要讓話題太乾,這時候的揭露既沒有品質,也沒有深度。

說得多,還是說得深?

一般來說,自我揭露可以分成兩種:

1.描述性的自我揭露(descriptive disclosure):例如聊聊職業、星座、血型、收入

2.評估性的自我揭露(Evaluative disclosure):談談個人的意見、感受、價值觀、e-tag或馬英九等等。

面對這些不熟又不是陌生人的人,一年或許只見這麼一次,甚至在捷運上撞見都會裝作不認識,在這尷尬的過年同桌吃飯,到底要說些什麼呢?我們大多都停留在描述性的自我揭露,就算有評估性的自我揭露,也只會停留在表面的層次(superficial level),比方說你去看圓仔了嗎?聽說大稻埕很好看、你知道那個MC美江嗎?敲好笑的!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對描述性的自我揭露不會有太多排斥或害怕的感覺,因為這也是我們對他人形成印象(impression formation)最快的方式(雖然也有可能只是刻板印象)。這就是為什麼,你朋友跟你提到最近她認識一個人不錯,你也是會先從他的性別、工作、星座、住哪裡等等問起;而在工作場合或互相介紹朋友認識的時候,也會先提到他的職業,然後註解一下是否單身之類的。

弔詭的是,為什麼這些日常的介紹對話不會讓你感到焦慮,可是圍爐拜年就會讓你想挖地洞逃跑呢?因為在知道職業和單身與否之後,親戚往往會問更多。所以第二種可能是:我們怕的不是過年,也不是自我揭露,而是在揭露之後的評估(evaluation)與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

在說了之後

其實,對於不太熟的人,我們大多願意聊自己的嗜好、興趣、態度、政治與宗教意見,卻避談有關自己的事情,例如財務狀況、性格、性、或人際關係,一方面是這些內容涉及較多隱私,另一方面是我們害怕說了之後對方接下來的反應。

如果你鼓起勇氣坦承剛遞辭呈、到現在博士還沒有念畢業、甚至已經單身兩年了還沒有對象,那麼接踵而來的就是讓你充滿壓力的關心──那你找到新工作了嗎?怎麼還沒領年終就先走呢?什麼時候要畢業?念這麼久有什麼用,出來還不是賣雞排?舅媽公司有一個男孩子還不錯,其實女孩子不用念太多書……沒有人真正關心你在公司裡過得好不好,主管是不是人,也沒有人在乎你論文遇到什麼瓶頸,甚至你舅媽根本不清楚你交的是男朋友還是女朋友,就亂點鴛鴦譜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ihop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