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商業周刊 - 最新綜合文章
先進觀念 輕鬆掌握 
沒有期待、不給壓力就是快樂成長嗎?錯了!其實家長應該要...
Apr 7th 2015, 07:03, by 謝宇程

圖片來源:Adreamstime_s_9142582

因為「逼孩子考高分,要求孩子讀名校」是錯的,那麼反過來就是對的––「不給期待、不給壓力,沒有要求」就是好的教育了。––真的嗎?

類似這樣的論點,我最近有時候在一些教育改革討論社群、教育理念討論網站上看到,頻率漸增,而且來自一些自詡「先進開明」的家長。

「這間學校還不錯啊,老師們知道他們的學生 PR 值就是比較低的那一群,所以也不會期待太高,不會給壓力刁難他們,應該會讓他們順利畢業。」

「我從來不給孩子壓力,青少年的時光應該要開開心心度過。」

最近一兩年,我愈來愈常遇到有些家長這樣解讀「適性教育」––不必要求孩子表現優異,如果表現不優異,也不必憂愁,不必緊張,只要孩子開心就好了 -- 這些家長可能自認開明,而且以為我的立場也相似。

其實我的立場並不相似。

在1970年代,一位哈佛心理學系教授做了一個像是整人遊戲的實驗,告訴我們:「不給期待」並非良好的教育心態。

你以為的事,不小心就會成真

這位教授將實驗室買來的同一批老鼠,隨機分為兩籠,分別貼上標籤:一籠標上「聰明」,一籠標上 「較笨」––其實本質上,兩籠的老鼠並沒有任何差別。

教授再將這兩籠老鼠交給一批不知情的研究人員,要測牠們走迷宮的速度是否有不同。結果「標為」聰明的老鼠穿過迷宮用掉的時間,遠少於「標為」笨的老鼠,平均只用了一半的時間。

這位教授叫做羅森索(Robert Rosenthal),這是他多年來看過的最奇怪的實驗結果。接著,羅森索教授以智能研究為名義,和一個小學合作,做更進一步的實驗。

他先給這個小學中的所有學生做一次智力測驗。測驗之後,羅森索亂數隨機挑出一部分學生,列出名單,和他們的老師說:「嘿,從智力測驗的判讀中,我發現這些小朋友有特別的潛能,日後將成大器。不過,請千萬不要和他們說,我們這個研究還沒做完,之後還要來測一次。」

幾個月之後,羅林索教授回到這個小學,再一次對所有學生實施智力測驗。結果非常有趣 -- 那些被亂數挑中而列在「有特別潛能」名單上的學生,在第二次測驗之中的成績顯然比第一次要好得多。而其他那些「平凡」的學生,則沒有顯著的差異。

相似的實驗後來被許多心理學家又做了許多次。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細節安排,結果略有不同,有時較顯著,有時不明顯。但結論可以這麼解讀:當你對於一個人有比較高的期望,他就「有可能」真的表現比較好;相對地,當外界都認為某人比較差,他有更高的可能性表現變差。

為什麼呢?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ihop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